close

跨越1615公裡 南師學子探尋神秘苗族傳說

銀飾、蠟染、蘆笙、百鳥衣……關於古老的苗族有著太多神秘而獨特的傳說,吸引人們一探究竟。來自4個不同學院的8名南師學生組成瞭“尋找仰阿莎”暑期調研團隊,不遠千裡,奔赴貴州省黔東南州探訪神秘的苗族神話傳說。

首站民族博物館,雷秀武先生親為傳道解惑

8月4日上午,“尋找仰阿莎”暑期調研小隊抵達位於凱裡市的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正式開啟瞭本次調研的序幕。黔東南州民族博物館建於1988年,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形制為侗族鼓樓與苗族吊腳樓,是凱裡市的地標建築。小隊六人依次參觀瞭“綜合館”、“民族風情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和“服飾館”,直觀而系統地瞭解到苗族坎坷的遷徙史和紛繁復雜的苗風苗俗。

下午,通過多方聯系,小隊成員有幸得到瞭黔東南州社會科學聯合會的熱心接待。辦公室的吳世軍先生和劉仕海委員,耐心解答瞭小隊成員的提問,並贈送瞭一些相關書籍和影音資料,在劉仕海先生的引薦下,小隊六人有前往凱裡市開發新區,與黔東南州民族研究所前所長雷秀武先生進行瞭親切交談。

通過首日的拜訪,隊員們認識到苗族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因多方面的原因,面臨著斷層、後繼無人的危機。這些仍舊為苗族文化的傳承而活躍在學術一線的學者們以各自的人格魅力和文化關懷,為“尋找仰阿莎”暑期調研小隊之後的活動引瞭一個好頭。

和我在西江街頭走一走

8月5日,調研第二天。帶著對苗寨生活的向往,6鏡頭行車紀錄器團隊前往瞭西江千戶苗寨——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苗寨規模宏大,號稱“苗都”,雖已經歷瞭較為高度的旅遊開發,但仍保留著苗族千年傳承的點滴。在這裡,吊腳樓依山而建,從畫中走到眼前;姑娘身上的銀飾“鐺鐺”作響,從書裡路過身旁。

在嘎歌古巷,小隊成員第一次聽到瞭苗民們唱的相對完整的苗族古歌。古歌是苗族神話的重要載體,由於苗族現已沒有文字,古歌的傳承又較為困難,所以這樣的資料對於調研團隊而言也是彌足珍貴的。

在西江苗寨的一天,苗族在調研小隊面前揭開瞭其神秘的面紗,為小隊成員更深入地瞭解苗族文化奠定瞭基礎。但要更真切地探尋到苗族神話,調研小隊還得往大山的更深處走。

一路黔行,結拜苗族兄弟

8月7日,調研團隊一行7人告別凱裡,坐上瞭前往榕江縣興華鄉的班車,三個半小時的車程之後,是近20分鐘九曲十八彎的上山路。小隊借住在興華鄉烏秀村龍承俊老師傢中,每日乘坐面包車往返位於另一個山頭的調研地點——擺貝苗寨。

龍承俊是一名退休教師,曾在興華鄉中心學校擔任校長,也曾是村裡的蘆笙隊隊長。他向小隊成員展示瞭在2013年牯藏節時親自拍攝的珍貴錄像資料,是調研團隊本行重要的收獲之一。

調研團隊8月8日至8月10日,連續3天前往擺貝進行深度考察。苗傢人熱情耿直,一頓飯、一碗酒就能結下深厚的友誼。到達擺貝的第一天,小隊有幸認識瞭就讀於貴州大學的本地人張達顧,有瞭苗族兄弟的幫助,徹底解決瞭小隊語言不通、地形不熟等問題。更在他的介紹下,調研隊認識並采訪瞭擺貝苗寨為數不多還會唱苗族古歌的張老巖老人。

鬼師和古歌,那些日漸失傳的文化

一首首古歌承載著一個個神話和傳說,從張老巖老人口中傳出一個個古老的唱詞,讓調研小隊領略瞭苗族古歌真正的魅力。一首古歌(還僅僅是片段)要唱上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老人坐在昏暗的屋子裡,放下手中忙活著的煙葉,唱著許久未唱的古歌,汗水沿著脖頸滑下。張老巖借古歌道出瞭苗族的創世神話和愛情4鏡頭行車記錄器故事,內容與調研團隊來前所掌握的資料互相印證、互相補充,提供瞭資料和文獻的事實證據。

這位老人曾是寨子裡的一名鬼師,有著較為特殊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小隊成員瞭解到,現在村寨裡的年輕人已經幾乎沒有人會唱古歌、懂祭儀瞭。在苗族生活的地方,這些僅憑口傳心授,沒有文字記載的傳統苗族文化正漸趨消亡。

拜訪苗學學全景行車紀錄器者,保護、傳承任重道遠

調研期間,“尋找仰阿莎”小隊不僅深入大山與苗民零距離接觸,還聯系並采訪瞭黔東南州社科聯、凱裡市苗學會、榕江縣苗學會等相關單位的學者,在交流中獲得瞭較為豐富的關於苗族神話傳說的珍貴資料。

在凱裡市郊的開懷村,調研隊跋涉近2個小時爬上白虎嶺,找到瞭當地學者們策劃建立的古歌碑林。石碑記錄下苗族古歌的唱詞和翻譯,雖存於險遠之處,但也讓這些日漸遠去的古歌變得可以觸摸。

8月10日、12日,小隊帶著田野調查的初步成果分別拜訪瞭榕江縣苗學會龍見巖老師和黔東南州苗學會楊元龍老師。小隊成員在與學者們的交流中受益匪淺,獲得瞭更為專業的指導。楊元龍老師是苗族古歌研究的專傢,贈與瞭調研團隊《祭鼓詞》、《阿蓉》等珍貴藏書。小隊成員也在榕江縣苗學會的《榕江縣志》等藏書中查閱到許多關於榕江縣苗族起源和生活習俗等信息。
正如雷秀武老師所言,“傳統文化是一條河流,不會回頭,也永遠不會斷流”。“尋找仰阿莎”暑期實踐小分隊越過山和水,就是希望能以自己的努力將這些寶貴的文化記錄下來、傳播出去,讓它們消失得慢一點、再慢一點,以另一種方式繼續生長。(南京師范大學“尋找仰阿莎”暑期調研團隊)



責任編輯:王冬林
arrow
arrow

    vdz555rd9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